丽莎面-长评堆放

此博所有原创图文请勿无授权转载,谢谢合作

公众号:莲札LOTUSNOTE

 

春光明媚,再来槽槽《独立电影人》(x

wb首页看到《独电》槽评,又激活了我走过路过《独电》都能随便槽出篇小论文的体质(:з」∠)


现在再回顾《独立电影人》,除了当时文评里说过的一系列问题,加上作者写人的能力(轻松平面式人物/简单人物关系)实在不能匹配这个题材(立体现实向/群像要求),另一个很突出的新感受是这篇文里的内容相当分裂无机,没有好好地组织到一起,就像作者处理几个时间段一样,时间段和时间段只是平平地摆放到时间线上,凑够了30年的时长,而不是年复一年,由因生果的那种有机一体的时间性。

关于这种分裂无机我再举几个例子:

第一,《生根》这趴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好看,但回过味来,这种好看不是作者多会写,不是【写法】上的好看,而是材料本身的好看,材料本身已经很丰富,但作者的写法是很糟糕的,为什么会有这种TO DO LIST的写法?一章出现一个问题,一章或者两章解决一个问题,即写即抛,看着简直像跨栏(。


第二,即写即抛不止是《生根》一处,也包括配角的写法。

  

《独电》的野心是“想写一写这段历史,也写一写当中的人。……本文主要会说一说各个方面这30年的博弈、妥协、发展、反复”

野心是对的,这篇文要写好是不得不群像的,谢兰生的同行、团队,上游文化部门,到后面下游的各个环节——独立电影人是在整个行业与市场环境里的”独立电影人“。

但看作者写的:


同行的几位在把他引上独立电影人之路后就被弃之不用了,非常工具人;

团队里两个助理小红小绿(?)甚至自始至终都没有完整的名字;

其他工作人员怎么想的,和谢兰生有什么创作碰撞写得也不多吧;

这倒也没啥,毕竟莘野作为华裔影帝,文化背景碰撞和创作能力全被作者简化掉了,成了个肉麻油腻的ATM工具人;

文化部门的关员笔墨寥寥,基本是情节到那里了需要这么个人,好,拎出来写两笔过过场就完事了。

面试演员也挺搞笑,作者名字都懒得想了,王大王二到王十几……

所以这文从第三趴开始,人物随写随扔的后果逐渐浮现,眼见的配角丝毫没攒起故事线来,本应要由各个方面(文化关员/同行/合作方,etc)去铺设的行业生态也压根无影无踪,人物关系寡简到丝毫撑不开局面,于是越写越悬浮,越写越干巴,越写越局促。


——想写一写这段历史,也写一写当中的人。

人呢?


——这30年的博弈、妥协、发展、反复?
没有的。

第三,我夸过谢兰生的几部电影“内在地构成了人物的成长,巧妙地置换了角色过于完满带来的成长空间不足的问题”


但外在呢?外在恰恰对应我对本文绕不过去的另一个大槽点,就是作者对故事背景的处理——第二趴开始每一趴前时政考点罗列式时代背景介绍!


我为什么如此反感作者这样写故事背景?


以前我也写过,故事背景的性质是“土壤”,是让人物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,一个充分的细致的故事背景对人物的加成是不言而喻的,对人物思维、动机、行为模式的助推也是不可估量的。


而在《独立电影人》里,作者除了在最初体现了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相关性,越往后,这种相关性索性在如此粗糙敷衍的写法下被取消得干干净净。(我是真没见过时代大事干写一两章,且丝毫不跟故事本身发生联系的


还是看谢兰生的几部作品,除了《生根》,后几部电影谢兰生的创作动机都是缺位的——他为什么想拍这么一部电影?和当时的时代与环境是否有关系?是什么样的社会事件给了他刺激和思考?

如果可以介绍谢兰生创作拍摄的动机,多多少少人和时代的关系就有了,谢兰生就能切实地扎入时代背景了。但故事除了第一二两章把谢兰生的困境写得十分具体,越到后面,越难看到作者文案里言之凿凿的野心,人物和整个故事背景越来越分裂,时代背景成了时政考点,人又回到了作者一贯的甜宠爽文模式里,只见夫夫尴尬发糖,哪还有什么独立电影人啊。  

  14 2
评论(2)
热度(14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丽莎面-长评堆放 | Powered by LOFTER